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(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,IPMN)

  > 实际上并不是囊性肿瘤,由于肿瘤分泌黏液,起自主胰管或分支胰腺导管上皮,为产黏液的柱状上皮增生向导管内生长,导致受累胰管黏液潴留扩张。

  > 胰腺外分泌性肿瘤,20%~30%的肿瘤为多灶性,5%~10%呈弥漫性,占胰腺囊性肿瘤的20%~50%,可进展委浸润癌,形态可为经典的导管腺癌或胶样癌。

  > 平均年龄为65 岁,男/女=2∶1,多数病人无症状或复发性非特异性胰腺炎样症状,实验检查无异常。

  > 实验检查∶ CA19-9、CEA升高,淀粉酶可能升高相关基因∶ KRAS、NAS、RNF43

  > 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,IPMN 可分为3型∶①主胰管型,肿瘤主要分布于主胰管;恶变高②分支胰管型,肿瘤位于分支胰管;③混合型,主胰管与分支胰管均有肿瘤。

  > 依据肿瘤的异型性分为3类∶① 低中度异型性②高度异型性(原位癌)③伴有相关侵袭性癌

  > 恶性IPMN 多见于主胰管,约占IPMN 的70%,分支胰管型仅占25% 。

  > 组织学上分为4种组织学亚型∶胃小凹型、肠型、胰胆管型、嗜酸细胞型(特殊类型)

  > 胃上皮亚型预后好

  > 胃上皮型。囊内有柱状黏液上皮,细胞核位于基部,细胞核很少有异型性。

  > MUC5呈弥漫性阳性

  > 肠上皮型

  > 一种乳头状增生细胞,由柱状黏液上皮组成,假分层,柱状上皮,核呈细长的雪茄状。

  > MUC2 (b)、CDX2 (c)和 MUC5(d)阳性。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

  > 主胰管型IPMN则多为肠上皮亚型,预后差

 

来源:《胰腺导管腺癌典型和不典型的影像征象分析》课程。

声明: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,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。